胡振中

于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先后获得工学学士和工学博士学位。

现任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教研系列副教授。

兼任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会理事、中国图学学会BIM专委会副主任、Automation in Construction编委等。

主要研究方向为土木与海洋工程信息技术、海洋数字防灾、建筑与城市信息模型(BIM/CIM)。

教授工程硕士数学、土木与建筑工程CAE等4门课程。

  • 2024-11-07

    论文Intensification of an Autumn Tropical Cyclone by Offshore Wind Farms in the Northern South China Sea已发表在JGR Atmospheres期刊上。

    风能工业的快速发展伴随着环境影响的增加。目前,关于海上风电场(OWF)对热带气旋(TC)强度的影响,包括相关机制的研究还很缺乏。本研究采用耦合和非耦合的数值模型,研究了OWF对南海东北地区秋季TC的影响。结果表明,由OWF引起的风速不足导致了流入侧表面压力的增加。这导致TC外围的表面压力通过平流而增加,即使TC距离OWF有一定的距离。从外围到TC中心的压力梯度的增加增强了TC的二次循环,从而增强了TC。当TC进入OWF时,上述机制减弱,海洋主导TC增强。这是因为由OWF引起的风速降低导致海面水流速度较弱,这削弱了上游冷水进入OWF的流动,升温了OWF内的海面温度(SST)。这说明局部海温的水平梯度是OWF发生发展过程中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灵敏度实验表明,OWF也可以增强其他类型的TC,而较高的截止风速会导致更强的增强效应。这些结果也为TC强度的预测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注:论文第一作者为2021级博士生邓绍坤,陈胜利助理教授为通讯作者。研究成果得到广东省区域联合基金粤港澳团队项目和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的资助。

  • 2024-10-16

    Construction and facility management of large MEP projects using a multi-Scale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在谷歌学术上他引次数达到100次。

    目前,在大型机械、电气和管道(MEP)项目中应用建筑信息模型 (BIM) 技术存在诸多挑战,例如 MEP 模型和细节的建模工作量巨大、对多方参与的协同施工管理支持潜力尚未得到充分挖掘以及智能设施管理功能不足等。本文提出了一个多尺度解决方案,以解决当前在MEP项目的施工和设施管理应用中的不足。具体地,本文详细描述了一种实用的多尺度BIM,该BIM 由多个宏观、微观和示意图尺度信息模型组成,并根据工业基础类的模式提供了MEP组件所需的信息。基于该模型,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BIM 的施工管理系统,为各参与方提供适当尺度的虚拟施工场景以供其交流和协作;以及一种基于BIM 的设施管理系统,用于共享前期交付的信息,提高运营和维护期间机电管理的效率和安全性。在机场航站楼的实际应用表明,所提出的模型和两个系统能够支持参与者之间具有多尺度功能的协作施工管理和设施管理。本文提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模型和技术,以推动BIM在大型机电项目中的应用。

    注:Advances in Engineering Software,属于Q1区跨学科期刊。本人为论文第一作者。

  • 2024-10-14

    10月14日,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公众号【对话清华SIGS教师】栏目发布了一篇题为“青教奖获得者胡振中:扎根深圳,‘海’浪潮涌中前行”的推文。这篇推文详细介绍了我在清华大学的成长轨迹及其教育理念,展现了我作为青年教师的教学成就和对教育事业的坚守。详情请见链接

    荣获清华大学“青年教师教学优秀奖”殊荣,不仅是对我个人教学成就的高度肯定,更是对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青年教师群体的鼓励和期待。未来,我将继续秉持“育天之骄子,成国之栋梁”的教育理念,在“教师”这份肩负着重任的职业里,不懈耕耘。

    感谢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对我的支持和信任,感谢所有同事和学生的配合与帮助!

  • 2024-9-29

    9月29日,清华人事公众号发布了一篇题为“青教奖特辑|胡振中:践行‘育天之骄子,成国之栋梁’”的推文,报道了本人荣获清华大学青年教师教学奖(青教奖)的情况。详情请见链接

    “世间上百年名校无非育人,天下第一等职业还是教书。”我一直以此自勉,致力于在清华大学的教坛上,践行教育的初心和使命。清华大学对教育教学的重视,以及对师德师风的推崇,让我深感责任重大。此次获奖,不仅是对我个人教学实践的认可,更是对清华大学青年教师群体的一种鼓励。

    感谢清华人事公众号近日的推送,让我有机会与更多的教育同仁分享我的教学经验。

  • 2024-09-25

    由中国海洋学会指导,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油工程”)、中国海洋工程研究院(青岛)联合组织,智慧海洋工程联合研究院协同组织的“智慧海洋工程科技创新大会”专项会议于9月25日至26日在上海跨国采购会展中心成功召开。本次大会以“多学科交叉、产学研融合,推动新质海洋数智化发展”为主题,吸引了来自全国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海洋工程企业的专业人士500余人次参与。本人担任大会共同主席,并主持了报告环节。

    该环节聚焦海洋工程装备的研发与数字化、智能化及产业化进展。李孙伟老师就“海工数智化趋势及其软件底座”作分享报告,为与会者提供了宝贵的学术见解和实践经验。课题组学生李一林、何佳泽、姜熙媛也参加了此次会议,积极参与学术交流和技术探讨。

    本次大会汇聚了来自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大连理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知名高校,以及海油工程、中国船级社、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安世亚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行业领先企业的众多顶尖专家和产业领袖。通过聚焦海洋数智化发展的新方向、新形式、新技术和新应用,大会不仅促进了学术界与产业界的深度合作,还为推动智慧海洋工程的转型升级,加强海洋工程数智化发展,构建未来的竞争优势和新兴产业链,贡献了宝贵的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