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BIM和数据驱动的智能运维管理方法》被《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评为2024年度优秀论文。
建筑信息模型(BIM)的普及提升了建筑运维管理的效率。然而,基于BIM的智能运维仍在数据获取、管理与分析方面面临挑战。该文结合BIM 和数据驱动技术,研究了智能运维管理的方法,包括:通过机电设备逻辑关系的自动生成,实现对运维BIM信息的扩充增强;通过提出数据立方模型,实现基于BIM的动态运维信息管理;以及结合聚类、频繁模式挖掘与神经网络等多种机器学习方法,实现对上述运维数据的挖掘分析,辅助智能运维决策。该研究成果有效地减少了运维人员工作负担、提高了运维数据价值,有助于提升运维管理智能化水平。
注:《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创刊于1915年,已有百年历史,是中国最早同时以大学校名和“学报”冠名的期刊。本人为论文第一作者,作者还包括博士生冷烁和袁爽。研究成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深圳市科技研发基金资助。
12月21日,由中国海洋工程研究院(青岛)、清华大学海洋工程研究院主办的第二届青清论坛在青岛西海岸新区隆重召开。张建民院士、冯夏庭院士以及200余位专家学者、涉海央国企代表和高新技术企业代表出席论坛。
此次论坛以海洋能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揭牌和海洋智能装备创新联合体成立为契机,旨在促进政产学研用的深度融合,助力海洋智能装备与无人化技术的突破性发展。论坛期间,中国海洋工程研究院(青岛)与33家高新技术企业进行了集中签约仪式。在主题报告环节,本人做了题为《面向海洋工程软件国产化的开放平台架构与生态体系构建》的报告分享。
青清论坛不仅为我国海洋工程科技领域搭建了一个高水平的交流平台,更为推动海洋智能装备产业的创新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11月11日,清华大学第44期“教与学”教师分享会在教师发展中心顺利举办。共计30余位清华教师参与。
在此次分享会上,本人以“教海无涯,学无止境”为主题,围绕教育教学理念、课程设计与实践、教学研究与改革、教学成果与奖励、教学反思与交流五个方面,结合自己在3门课程中的教学实例,与各位老师分享了如何通过跨学科研究、创新工程实践和价值塑造发展课程,培养具有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学生。同时,报告中探讨了教学研究与改革背后的故事,展现教学成果与奖励,并与各位同事老师交流探讨教学法的创新与实践。
此次分享会为教师们提供了宝贵的交流平台,活动结束后,许多教师反映通过参与本次活动,深受启发,期待未来有更多类似的分享交流机会,共同提升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培养质量。“教海无涯,学无止境”,只有在教学中不断追求卓越、坚持反思和交流,才能真正实现“教与学”的辩证统一,满足时代对教育的更高要求。
论文Intensification of an Autumn Tropical Cyclone by Offshore Wind Farms in the Northern South China Sea已发表在JGR Atmospheres期刊上。
风能工业的快速发展伴随着环境影响的增加。目前,关于海上风电场(OWF)对热带气旋(TC)强度的影响,包括相关机制的研究还很缺乏。本研究采用耦合和非耦合的数值模型,研究了OWF对南海东北地区秋季TC的影响。结果表明,由OWF引起的风速不足导致了流入侧表面压力的增加。这导致TC外围的表面压力通过平流而增加,即使TC距离OWF有一定的距离。从外围到TC中心的压力梯度的增加增强了TC的二次循环,从而增强了TC。当TC进入OWF时,上述机制减弱,海洋主导TC增强。这是因为由OWF引起的风速降低导致海面水流速度较弱,这削弱了上游冷水进入OWF的流动,升温了OWF内的海面温度(SST)。这说明局部海温的水平梯度是OWF发生发展过程中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灵敏度实验表明,OWF也可以增强其他类型的TC,而较高的截止风速会导致更强的增强效应。这些结果也为TC强度的预测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注:论文第一作者为2021级博士生邓绍坤,陈胜利助理教授为通讯作者。研究成果得到广东省区域联合基金粤港澳团队项目和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的资助。
Construction and facility management of large MEP projects using a multi-Scale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在谷歌学术上他引次数达到100次。
目前,在大型机械、电气和管道(MEP)项目中应用建筑信息模型 (BIM) 技术存在诸多挑战,例如 MEP 模型和细节的建模工作量巨大、对多方参与的协同施工管理支持潜力尚未得到充分挖掘以及智能设施管理功能不足等。本文提出了一个多尺度解决方案,以解决当前在MEP项目的施工和设施管理应用中的不足。具体地,本文详细描述了一种实用的多尺度BIM,该BIM 由多个宏观、微观和示意图尺度信息模型组成,并根据工业基础类的模式提供了MEP组件所需的信息。基于该模型,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BIM 的施工管理系统,为各参与方提供适当尺度的虚拟施工场景以供其交流和协作;以及一种基于BIM 的设施管理系统,用于共享前期交付的信息,提高运营和维护期间机电管理的效率和安全性。在机场航站楼的实际应用表明,所提出的模型和两个系统能够支持参与者之间具有多尺度功能的协作施工管理和设施管理。本文提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模型和技术,以推动BIM在大型机电项目中的应用。
注:Advances in Engineering Software,属于Q1区跨学科期刊。本人为论文第一作者。
清华大学林佳瑞个人网站 清华大学纪晓东个人网站 清华大学陆新征个人网站
累计PV [170617] | 累计UV [43330] | 累计IP [42996]
Copyright @ 2013- 胡振中的个人网站 All Rights Reserved | 粤ICP备 130436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