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的定义与概念】 |
---|
BIM是从继承和发展于机械制造业的建筑产品模型(Building Product Model,BPM)的概念演化而来,它通过对建筑构件及其相互关系建立统一的、完整的数字模型,来最大限度的实现建筑信息数字化的全信息模型。更确切地说,它是一个智能化的建筑物三维模型,能够连接建筑生命期不同阶段的数据、过程和资源,是对工程对象的完整描述,可被建筑项目各参与方普遍使用,帮助项目团队提升决策的效率与正确性。美国国家标准技术研究院给出的定义为: BIM的提出源于建筑业产业结构的分散性所导致的信息共享问题,旨在通过引入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基于三维信息模型,解决工程项目中各个独立参与方之间或内部的分布式异构工程数据难以交流和共享的问题。是一种从根本上解决建设项目规划、设计、施工以及维护管理等各阶段应用系统之间的信息断层,实现全过程的工程信息集成和管理的方法和技术手段。 |
【BIM的特征】 |
张建平教授曾总结到,BIM具有的三个特征:完备性、关联性和一致性。 |
【BIM的价值】 |
张建平教授曾总结到,BIM具有三个方面的价值。 |
【 IFC简介】 |
---|
IFC(Industry Foundation Classes)作为一个实现BIM的有效工具,是由IAI组织(International Alliance for Interoperability,国际协同工作联盟)为建筑行业发布的建筑产品数据表达标准。利用IFC标准,可以实现建筑工程项目各个参与方之间的信息交流与共享,实现不同应用软件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同时,由于IFC标准能对建筑工程中各方面的数据集成到一个完整统一的信息模型中,也有助于实现信息的综合利用。 |
【 IFD简介】 |
1999年,ISO组织为了对信息交换过程中所使用的术语进行规范开始了相应标准的开发,形成建筑领域面向对象的信息组织框架,标准号ISO 12006-3。ISO 12006-3定义了一个语言无关的数据模型,利用该模型可以开发用于存储和提供建筑工程信息的字典,并提供了将信息与分类系统、信息模型、对象模型和过程模型相关联的机制。在此基础上,于2005年6月,在荷兰鹿特丹成立了IFD编制组织,标志着IFD库建立的工作正式开展。IFD全称为International Framework for Dictionaries,中文通常翻译为国际字典框架,为多语言术语字典的形成提供了一种机制。IFC是面向建筑工程领域,基于ISO 12006-3标准建立的术语库,具有开放性、国际化和多语言的特点,可作为对IFC的补充和扩展。 GUID作为术语及属性集的唯一标识符,在同一概念的不同形式的字符串表达间建立了桥梁。计算机在识别概念的语义信息时,通过识别GUID区分不同的概念,忽略字符串描述,从而避免了由字符串描述带来的不确定性。而且,IFD呈现出来的是对应于相应概念的便于理解的字符串,因此可以通过读取相应语言的文字描述获取概念定义的语义信息。 |
【 IDM简介】 |
IAI于2006年提出了IDM(Information Delivery Manual,信息传递手册)的概念,即提出一种通过过程建模,识别某一特定交换流程中信息交换需求的方法。IDM的目的在于针对任意特定的工作流程(标准的或自定义的)识别数据交换需求,并基于数据描述标准(譬如EXPRESS)描述交换需求,用于辅助实现特定业务流程中各参与方之间的高质量、高效率的信息交换和共享。事实上IDM定义建筑全生命期中某个特定任务所需要的信息的标准。 应用方需要基于应用目标,对IFC的交换需求进行一个归纳和定义,提出基于IFC的交换需求模型。而这样的某个特定的交换需求模型实际上是IFC大纲的子集,该子集包括了特定流程中所需的所有数据,同时剔除了无关的数据,从而降低信息的大小和复杂度,减少信息解析和传输负担,提高信息交换质量和效率。 |
【住宅产品策划BIM平台】 |
---|
通过引入BIM技术,以三维模型为基础,将产品的性能参数、经济指标、进度安排等关键开发信息与项目方案的几何形体关联起来,有助于从根本上解决了项目开发不同阶段、不同参与方之间的信息断层问题。通过信息的实时共享、集中管控与集成交付,让房地产开发企业成为BIM技术应用最大的受益者。 基于户型库的标准楼层创建 组团规划 基于4D-BIM的销售与施工计划 |
【基于BIM的面向安全性能协同设计】 |
---|
随着现代建筑体型越来越复杂,结构设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其中包括如下几点: 建筑表现与结构表现的区别 需要说明的是,尽管看上去上述两个过程是互逆的,然而计算机程序毕竟难以完全取代人的思考,因此在一个闭环转换过程中,难免会出现需要建筑师或结构工程师手工微调模型的情况。 Web-BIM系统主界面 |
【4D-BIM 施工管理】 |
---|
基于BIM的4D施工管理系统(4D-GCPSU)是以BIM理论为基础,综合应用4D模型理论,以IFC为工程数据表达与交换标准,研究建筑信息模型建模机制,建立相应工程信息集成机制,支持建筑生命周期不同阶段和应用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与共享,实现工程信息的集成化管理。基于IFC标准和工程信息模型,开发面向建筑施工的4D施工管理系统。同时,通过引入施工进度与资源分配的优化理论和过程模拟技术,实现施工进度、资源、成本的优化控制、动态管理和4D可视化模拟,以及生命周期管理的可视化(Visualization),集成化(Integration)和自动化(Automation),为制定施工计划,进行施工管理和估算工程成本提供决策依据。系统可以提高工程质量、降低成本、优化资源、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 4DSMM++模型 4D进度管理 4D施工过程模拟 工程信息查询 4D资源管理 4D场地管理 |
【施工过程结构安全分析】 |
目前,国内外对建筑施工期结构的安全分析多采用基于概率的分段静态计算方法,即将施工期的结构按照施工流程进行时间点划分(如架设支撑体系、浇筑混凝土等),并假设结构构件的应力和强度在此固定时刻均不随时间变化,其应力与强度可以取为随机变量,即符合一定的概率模型分布规律。再对每个时间点进行静态的结构受力分析,计算过程中不考虑混凝土刚度和强度随时间进程而增大所导致的结构受力重分配。最后通过引入失效概率以评价结构的可靠度。然而,这种静态的计算方法在对建筑施工期这一连续时变时期的描述和计算精度方面还存在着不足和局限,难以满足当前大型、复杂工程施工安全分析的需求。随着混凝土早龄期的强度和刚度变化,以及时变结构受力体系的研究,施工过程中时变结构的安全分析也逐渐成为了研究热点,并有了一定程度的理论和实测数据的积累。国内外众多研究表明,将时变结构引入到施工期结构安全分析,能更准确地评价建筑结构的安全性能,减少施工事故的发生。 施工过程时变结构安全分析 另一方面,建筑在施工过程中需要临时的支撑体系。一直以来,建筑施工期支撑体系倒塌在我国建筑工程施工安全事故中占有很大比例,伤亡事故时有发生。若深究其原因,则是对于支撑体系的极限稳定承载力,传统的计算和分析方法中存在着一些局限性,从而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支撑体系结构安全性验算的普及应用。实际施工过程中,通常是在没有计算依据的前提下,根据经验进行支撑体系的架设和拆除。因此,提出更加方便快捷而准确的支撑体系计算方法,推广支撑系统结构验算和安全分析的应用,是必要且迫切的。 支撑体系4D施工安全信息建模 2)支撑体系4D施工过程模拟 一层支撑体系支撑上部两层结构同时施工时的受力分析 (同时还考虑和比较了两种支撑体系的布置方案) |
【基于BIM的机电设备智能物业管理】 | ||||||||||||
---|---|---|---|---|---|---|---|---|---|---|---|---|
机电设备(Mechanical, Electrical and Plumbing,MEP)工程是建筑给排水、采暖、通风与空调、建筑电气、智能建筑、建筑节能和电梯等专业工程的总称。MEP系统是一个建筑的主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到建筑的安全性、运营效率、能源利用以及结构和建筑设计的灵活性等。 BIM-FIM 2012系统主要功能模块
导入IFC生成BIM模型(含工程属性) 设备信息共享 知识库管理 信息检索 基于二维码的设备识别与信息提取 支持运维期机电设备的维护维修 基于二维码的构件定位及应急管理 |
清华大学林佳瑞个人网站 清华大学纪晓东个人网站 清华大学陆新征个人网站
累计PV [161422] | 累计UV [40744] | 累计IP [40433]
Copyright @ 2013- 胡振中的个人网站 All Rights Reserved | 粤ICP备 130436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