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题组将招收博士、硕士和博士后,长期有效。
关于博士硕士招生有以下三点要求:1)应具有工程学科背景,并对信息技术有浓厚兴趣,即将或已取得相关的学士或硕士学位;2)应具有较强的技术背景,包括但不限于BIM/GIS、物联网、数字孪生、人工智能等方面的研究经验,优先考虑在算法、大型软件系统或Web/App 开发方面有研究或实践经验的申请者;3)应具有较高的自我激励能力,良好的英语书面和口语沟通能力,以及独立工作能力。
关于博士后招聘还应满足以下两点:1)年龄35岁以下,获得博士学位3年以内;2)研究方向为土木工程信息技术、海洋环境信息建模及应用、数据驱动知识发现及应用等相关方向。(注:博士后申请者经过初步筛选后需进行面试,并作半小时学术报告,包括博士期间的主要研究工作内容及未来博后工作设想。)
有意向者请将个人简历、成绩单及工作设想等材料发送至邮箱:hu.zhenzhong@sz.tsinghua.edu.cn。详情可查看课题组博士硕士招生、课题组博士后招聘。
2021年11月26日,Discharge of treated Fukushima nuclear accident contaminated water: macroscopic and microscopic simulations已发表在National Science Review上,这是对课题组同学和老师们厚德载物、严谨致学的充分肯定!NSR官微推送优质高效,体现了我国卓越领军期刊的超一流水平!感谢张建民院士的指导与支持,感谢编辑部和评阅人给予的高度评价!
这项研究成果对于污染物长期扩散的预测、核污染水排放计划的合理应对以及后续放射性物质浓度的监测具有显著意义。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化研究,进一步探讨判断排放核污染水这一行为对于整个海洋和人类长远的影响,为国家乃至全球应对核污染水危机提供重要的决策支撑!
注:National Science Review,2021年的影响因子为17.275,属于顶刊,卓越计划领军期刊。详情请见介绍视频。
论文Three-dimensional spatiotemporal simulation of tritium discharge from Fukushima已发表在期刊Ocean Modelling上。
自2023年8月起,福岛核污染处理水已开始排放入太平洋。本文利用自主开发的三维扩散模型,对氚的扩散过程进行了研究。该模型综合考虑了放射性核素的迁移、扩散与衰变机制,并基于再分析海洋资料开展了为期超过十年的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来自福岛的氚主要沿北纬35°向东扩散。在后期阶段,东北太平洋出现了局部氚浓度高值区域。垂向分布上,总体上氚浓度随深度增加快速下降,但在部分区域的次表层(约50米)出现局部最大值。随时间推移,氚浓度逐渐趋于稳定状态,定义为特征浓度,本文进一步分析了其空间分布特征及达到稳态的时间。针对太平洋主要渔场的模拟结果显示,氚浓度从高到低依次为:北海道、夏威夷、加利福尼亚、舟山、朝鲜半岛、墨西哥、菲律宾、阿拉斯加和秘鲁。值得注意的是,北太平洋大部分海域的模拟氚浓度(约0.01Bq/m³)要低于背景值(约50Bq/m³)。本研究揭示了全球海洋中放射性核素的三维扩散机制,提出了可用于海洋环境应急响应的定量分析方法,并为长期海洋生态保护提供了科学支撑。
注:Ocean Modelling属于Q1区地学领域期刊,影响因子为2.9。论文第一作者为博士生刘毅,本人和陈胜利老师为通讯作者。研究成果得到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基金和崂山实验室的资助。
2025年9月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简称ESI)更新显示,在国际著名期刊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中科院1区,IF=11.3)上发表的论文Fukushima Contaminated Water Risk Factor: Global Implications入选ESI高被引论文。
该研究针对福岛核污染水排海风险评估缺乏量化与综合性的问题,研究团队创新性地提出“福岛核污染水风险因子”(FCWRF)。该指标整合了核素扩散、生物富集及全球海产贸易三大风险,实现了对风险的全面定量评估。研究显示,综合风险将扩散至全球六大洲,其传播速度比洋流驱动的扩散快六倍。FCWRF弥合了不同放射性核素风险评估领域之间的障碍,为制定全球应对策略提供了科学依据。此外,团队已发布Fukushima risk可视化网站,动态展示FCWRF的时空演化,并开放数据下载。
注:ESI高被引论文,即近十年内发表且在同学科领域中被引次数排名全球前1%的学术论文,可为学科前沿研究提供参考,并可用于科研评价体系。
9月20日,正逢中国图学学会成立45周年,第十届中国图学大会在湖北武汉正式启幕。本届大会以“智算共生·图启新篇”为主题,由中国图学学会主办。参会代表们围绕“原创软件、关键装备、场景应用”三大主线,共同探讨图学与智能技术深度融合与创新发展的新路径。
在大会上,本人有幸荣获中国图学学会“优秀个人会员”称号。这份荣誉是对个人近五年来(2021-2025年)积极参与学会工作、推动图学发展的肯定。同期,《图学学报》第八届编委会第二次会议顺利召开,本人获2025年《图学学报》敬业奉献编委荣誉并作为获奖代表发言。这些荣誉,是鼓励,更是鞭策。
本届大会为期三天,组织了40余场学术活动,内容涵盖前沿论坛、技术研讨和科普讲座等多个方面,为图学领域的专家学者提供了一个高质量的交流与合作平台。
清华大学林佳瑞个人网站 清华大学纪晓东个人网站 清华大学陆新征个人网站
累计PV [96184] | 累计UV [25941] | 累计IP [25697]
Copyright @ 2013- 胡振中的个人网站 All Rights Reserved | 粤ICP备 130436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