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振中

于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先后获得工学学士和工学博士学位。

现任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海洋工程研究院副院长,教研系列副教授。

兼任中国图学学会理事、BIM专委会副主任、Automation in Construction编委等职务。

主要研究方向为土木与海洋工程信息技术、海洋数字防灾、建筑与城市信息模型(BIM/CIM)。

教授工程硕士数学、土木与建筑工程CAE等4门课程。

  • 2025-03-21

    A Multi-Factor-Fusion Framework for Efficient Prediction of Pedestrian-level Wind Environment Based on Deep Learning 已发表于 IEEE Access 期刊。

    对行人层面的风环境进行高效且准确的评估对于维持健康和安全的城市生活环境至关重要。数值模拟,例如计算流体动力学和多尺度建模技术,常用于风环境分析。然而,这些方法计算量大且耗时,尤其是在处理城市景观的复杂性时。本研究提出了一种新颖的多因素融合(MFF)框架,该框架利用深度学习技术。此框架整合了图卷积网络和长短期记忆网络,以提取和融合多种因素,并创建一个端到端的神经网络模型,能够直接预测风场。通过避免网格划分和迭代计算,该框架显著提高了风环境分析的效率。此外,利用多尺度模拟数据对模型进行训练并校正预测结果,确保了最终结果的准确性。这种创新方法有可能通过在效率和准确性之间取得平衡,彻底改变行人层面风环境的预测。

    注:IEEE Access,是工程技术领域重要的SCI收录期刊。本人为论文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研究成果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基金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

  • 2025-03-18

    论文Intelligent BIM Searching via Deep Embedding of Geometric, Semantic, and Topological Features已发表在Buildings期刊上。

    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s,BIM)作为建筑物的数字表示,包含几何、语义和拓扑特征(GSTF),以表达建筑构件的视觉和功能特性及其相互连接,从而构建建筑系统。然而,BIM的检索往往只注重语义特征,而忽略了几何和拓扑特征,使得BIM中丰富的知识难以发现和重用。因此,本研究提出了一种新的智能BIM搜索方法,即通过深度学习(DL)嵌入GSTFs。首先,开发了从BIM中提取GSTF和从搜索查询中识别所需GSTF的算法。然后,通过 DL 模型嵌入不同的 GSTF,创建 BIM 或搜索查询的向量表示。最后,采用基于相似度的排序来查找与查询高度相关的 BIM。实验表明,该方法的检索效率是人工检索方法的780倍,比传统方法的效率高出 4%至 6%。本研究通过提供一种更全面、准确和高效的方法来发现和重用BIM中丰富的知识,从而促进BIM搜索领域的发展,最终有助于更好地进行建筑设计和知识管理。

    注:Buildings,是工程技术领域期刊,属于Q2区SCI期刊,2024年的影响因子为3.1。论文第一作者为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硕士生黄品皓,清华大学土木系防灾减灾所副研究员林佳瑞为通讯作者。研究成果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资助。

  • 2025-03-09

    论文The applic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digital twin in the marine domain已发表在期刊Ocean上。

    随着海洋资源开发逐渐转向大规模和深海勘探,传统的分析和模拟技术已无法满足用户日益增长的需求。数字孪生(DT)技术为解决海洋领域的这些挑战提供了一种潜在的解决方案。本研究侧重于船舶应用的 DT 技术,详细讨论了船舶 DT(MDT)领域的概念、应用框架、关键技术和未来发展。使用 Web of Science 数据库对 MDT 的相关文献进行了系统评价,分析了该领域的研究重点。本研究提出了 MDT 的定义,并提出了一个五层应用框架,包括感知层、数据层、模型层、融合层和应用层。总结了 MDT 的关键技术,特别强调数据收集和传输、数据存储和管理、建模和模拟、监测分析和评估技术,以及它们在海洋领域的应用。讨论了 MDT 的未来前景,并以海洋工程为例演示了 DT 平台的构建和应用。此外,分析了 MDT 发展中的潜在挑战,并提出了可能的解决方案。

    注:本人为论文第一作者,张建民教授为通讯作者,作者还包括博士生刘毅。研究成果得到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基金的资助。

  • 2025-02-12

    论文Fukushima Contaminated Water Risk Factor: Global Implications已发表在国际期刊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上。

    福岛核污染水的排放对全球海洋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构成了全面威胁。目前关于福岛核污染水排放风险的讨论大多缺乏量化指标支持,也没有综合考虑不同因素。针对这些不足,我们创新性地提出了福岛核污染水风险因子(Fukushima Contaminated Water Risk Factor,FCWRF),整合核素扩散,生物富集和全球海产贸易三方面的风险,综合定量地评估福岛核污染水排海的风险。结果表明,可衡量的综合风险将转移到全球六大大洲,且这种综合风险的扩散将比由洋流驱动的扩散快六倍。FCWRF弥合了不同放射性核素风险评估领域之间的障碍,为及时有效的全球性应对措施提供了支持。另外,我们还开发了FCWRF时空分布动态数据库的可视化网站Fukushima risk,对全球发布。该网站可视化展示FCWRF全球分布的时空演化过程,并为用户提供了选定、查看及下载其所关心的数据的渠道。

    注: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属于JCR一区和中科院工程技术一区顶刊,影响因子为10.8。张建民教授和本人为论文通讯作者,第一作者为博士生刘毅,李一林和闵妍涛。研究成果得到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崂山实验室的资助。

  • 2025-01-23

    近日,本人有幸获评“2024年度优秀审稿专家”称号。感谢《施工技术(中英文)》杂志社对我工作成绩的肯定,同时也深感责任重大,将继续为我国施工技术领域的发展贡献力量。

    注:《施工技术(中英文)》是由中国建设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主管,亚太建设科技信息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土木工程学会主办的中国国家级专业科技期刊。2023年入选“中国科协建筑科学领域高质量科技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