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文Multimodal data fusion for ergonomic assessment of construction workers in visually obstructed environments已发表在期刊Automation in Construction上。
与工作有关的肌肉骨骼疾病是建筑行业非致命伤害的主要原因。人体工程学评估方法可以有效预防这些疾病。基于视觉的工效风险评估方法以其经济、高效、无创等优点在建筑施工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现有的基于视觉的方法在真实施工现场的视觉阻碍环境中,如自身阻碍、物体阻碍、身体部位不在视线范围内,往往面临准确估计工人姿势的挑战。此外,这些方法缺乏对人体工程学外部负荷因素的考虑。为了克服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结合视觉数据和压力信号的多模态人机工程学评估方法。多模态方法将压力和视觉数据集成到统一的特征空间中,改进了姿态估计结果,并为更全面的人体工程学评估提供了外部负载指标。现场实验表明,该方法提高了姿态估计和风险评估的准确性,为建筑工人的安全和健康提供了支持。
注:Automation in Construction属于Q1区工程技术领域顶刊,2025年影响因子为11.5。论文第一作者为香港科技大学博士生陈昕宇,香港科技大学于言滔为通讯作者。研究成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深圳市科技计划、香港研究资助局青年创业计划和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基金的资助。
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基金项目、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教改项目的支持下,教材《数值分析实验》在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该教材由本人主编,课题组成员闵妍涛、姜熙媛、何佳泽、刘毅等人共同编撰完成。
数值计算是科学计算和工程应用中的核心组成部分,广泛应用于物理、化学、生物、金融、工程等领域。它通过数学模型和算法来解决实际问题,尤其是在不存在精确解的情况下,数值计算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近似求解手段。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值计算的规模和复杂度不断增加,对计算效率和精度提出了更高要求。基于此背景,我们结合课堂教学及工程应用经验,针对实际教学需求编写了本教材。
本书是一本专注于数值分析实验的指导书籍,通过精心设计的实验项目,引导读者深入理解数值分析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帮助读者打下坚实基础并提升实践能力。内容涵盖数值计算的基本原理、算法实现以及实际应用案例,旨在帮助读者掌握数值分析的核心知识并能够熟练运用C#编程语言和Visual Studio平台进行数值计算实验。本书特色鲜明,实验内容系统性强、实验案例实用、实验环境易用。
读者对象主要为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从事科学计算和工程应用的科研人员以及相关专业的高校教师,可作为教学参考书或自学指导书。
近日,《智慧城市基础设施运维》作为“高等学校智能建造专业系列教材”之一,由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本教材由方东平教授主编,本人及方伟立、施钟淇、李楠、陈煊琦、刘文黎等人共同编写,并入选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十四五”规划教材及高等学校土建类专业课程教材与教学资源专家委员会规划教材。
本教材重点关注城市基础设施全寿命期中的运维阶段,主要介绍智慧化背景下城市基础设施运维相关的理论、技术与实践,阐述如何使用新兴的数字化技术,提升基础设施运维的效率与质量,保障城市基础设施运维安全,更好地为城市居民服务,旨在为读者提供一套系统性的学习资料。教材共分七章,涵盖绪论、关键共性技术、运维管理与作业机器人、数字化能源与环境管理、资产管理与价值工程、城市基础设施韧性及综合案例分析等内容。
本书突出多学科交叉融合,整合了智能建造、土木工程、电子信息与控制工程等多领域知识,并坚持技术引领与实战导向,通过真实案例的分析,论述关键基础设施的智能化运维策略与实施路径。
本教材不仅适用于高等学校“基础设施运维”相关课程教学,也可为从事基础设施运维管理的科研与工程技术人员提供参考。
近日,本人受邀担任中国力学学会第六届产学研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此次任职,本人深感荣幸,也深知重任在肩。未来将秉持学会宗旨,与委员会同仁一道,共同推动力学学科创新发展,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与人才培养。
注:中国力学学会是在钱学森、周培源、钱伟长、郭永怀等著名力学家的共同倡导和组织下,于1957年2月成立的全国性、学术性、非营利社会组织,主管单位为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学会致力于团结全国力学科技工作者,开展学术交流、普及力学知识、培养力学人才,并积极推动力学科学技术与国家经济建设相结合,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
A natural‐language‐based approach to intelligent data retrieval and representation for cloud BIM 在谷歌学术上他引次数达到200次。
随着不同学科信息在建筑、工程和施工(AEC)项目全生命周期的不断整合,BIM数据体量日益庞大,移动设备用户在有限交互空间中获取所需信息愈加困难,尤其是对于不具备丰富的行业基础类 (IFC) 知识或BIM软件经验的人员。为提升BIM大数据价值,提出一种基于自然语言处理的云BIM智能数据检索与表示方法:利用云数据库加速大规模BIM数据的存储与查询;引入“关键字”和“约束”概念,用自然语言表达用户需求,并通过国际字典框架(IFD)映射到IFC实体或属性;通过在IFC模式图中查找路径建立用户需求与数据模型的关系,实现自动化数据检索与分析;最终按结构化形式输出可视化与综合报告。原型系统在昆明机场航站楼建设案例中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其可自动关联用户需求与相关数据,并提升信息利用效率。
注:COMPUTER-AIDED CIVIL AND INFRASTRUCTURE ENGINEERING,属于工程技术领域顶刊,2025年影响因子为9.1。林佳瑞老师为论文第一作者,本人为通讯作者。
清华大学林佳瑞个人网站 清华大学纪晓东个人网站 清华大学陆新征个人网站
累计PV [96184] | 累计UV [25941] | 累计IP [25697]
Copyright @ 2013- 胡振中的个人网站 All Rights Reserved | 粤ICP备 130436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