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 BIM 的工程管理信息技术研究展望》已发表在《工业建筑》期刊上。
本文针对工程管理信息技术如何发展问题,分别从工程数据的组织与处理以及挖掘与分析这两个方面对 BIM 相关研究进行总结与归纳,包括 IFC 标准、多尺度信息模型、模型轻量化技术,以及工程领域数据挖掘的关键步骤与典型方法。在此基础上,对 BIM 与工程信息技术面临的瓶颈问题进行分析,并指出和探讨了三个未来主要的发展方向:工程领域数字孪生、城市信息模型、工程领域知识图谱,为进一步的研究与技术应用提供参考。
注:研究成果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资助。
Maturity Assessment of Intelligent Construction Management已在线发表在Buildings上。
目前已有多种智能化技术被应用在施工管理中,然而还没有针对施工管理智能化成熟度的评价方法和体系。本研究通过文献综述、问卷调查、专家讨论和案例分析,制定了智能施工管理(Intelligent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ICM)成熟度评价体系,包括含有5个评价维度和20个评价指标的ICM成熟度评分表,ICM成熟度等级和各维度雷达图,可供建筑企业评估自身的ICM成熟度。本研究还提出了可供不同ICM成熟度的建筑企业提高自身ICM成熟度的改进方法。此外,本研究还讨论了ICM在目前和短期内的发展方向,值得建筑行业关注与参考。
注:Buildings,是工程技术领域期刊,属于Q2区SCI期刊,2022年的影响因子为3.324。论文第一作者为课题组硕士生林超,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林佳瑞为通讯作者。
祝贺我的博士生 袁爽 顺利通过博士学位论文答辩,以及我的博士后 张云翼 顺利通过出站报告答辩!
袁爽的博士论文题目为《能耗管理中的建筑、人员与数字模型协同研究》,该研究分析与总结了建筑运维期能耗管理中建筑实体、人员与数字模型等三个主要要素的协同关系与架构,为能耗、人员行为、环境和运行等数据设计了标准化的数据模型以及基于BIM的数据集成方法,提出了基于集成学习的人员行为检测算法、基于墙面触控的建筑人机交互方法与协同数据的清洗方法,并开发了相应的能耗管理平台基于实际工程数据对方法进行了检验。
张云翼的博士后出站报告题目为《建设工程智能物联网关键技术与研发》,该研究提出了建设工程物联网平台的技术架构,设计了物联网网关的一般结构和三种实现形式,提出了数据标准化表达和存储模式,实现了物联网数据与BIM数据的融合与统一管理,针对具体业务需求,设计实现了报警与设备联动、工序自动化识别、物体识别定位等业务场景的技术方案,并结合实际工程项目,对所提出的方法、技术和平台进行了应用验证。
受邀参加了广州地铁大讲堂第52讲BIM专题技术报告,并以《从数据到知识——工程管理信息技术的创新与发展》为题做了一场课堂讲座。出席本次会议的集团领导、中高层管理共计约240人。
会上,介绍了信息模型的定义、处理与优化,继而讨论建设领城工程数据的获取,表达、存储、管理、挖据和应用方法。在此基础上,展望工程管理信息技术的发展,重点介绍ClM、数字孪生和知识图谱等新一代信息支撑技术与BIM技术结合的发展题势,科研方向和应用案例,探索工程管理现代化和智能化的发展途径。
BIM技术已经逐步转为了土木建筑工程领域从业人员的必备技能之一,然而,我们仍需继续深入挖掘BIM技术的应用前景,在后BIM技术时代,用更安全、更优质的方式带动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夏日悠长,绿意昂扬。在此季夏之际,为增进团队合作意识,提升团队凝聚力,同时也为一睹鹏城夏日海滨之美景,课题组成员一同前往大鹏新区开展了团队建设活动。
本次活动形式多种多样,包括了体育竞技、益智游戏和交流聚餐等。在体育竞技过程中,大家分为红蓝两队,竞逐而行,比赛下来大汗淋漓、畅快无比,尽显积极、坚持的精神面貌。益智游戏环节则充分体现了团队成员思维敏捷、能说会道、善于察言观色的特点,同时又充满了欢声笑语。随后的交流聚餐中,大家亲历亲为,从木炭生火到清洗食物再到烤制品尝,无不渗透着劳作的喜悦。其中,既有烤制失误的不甘,也有惊艳表现的赞叹,把大家的热情推到了顶点!
阳光正暖,不负时光,用一次团建奔赴一场7月的约会,我们课题组会带着这份美好,继续砥砺前行!
清华大学林佳瑞个人网站 清华大学纪晓东个人网站 清华大学陆新征个人网站
累计PV [170617] | 累计UV [43330] | 累计IP [42996]
Copyright @ 2013- 胡振中的个人网站 All Rights Reserved | 粤ICP备 130436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