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振中

于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先后获得工学学士和工学博士学位。

现任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副教授,兼任中国图学学会理事、BIM专委会副主任等职务。

主要研究方向为土木与海洋工程信息技术、建筑与城市信息模型(BIM/CIM)、数字海洋和数字防灾技术。

教授工程硕士数学、土木与建筑工程CAE等4门课程。

  • 2020-11-11

    Understanding On-Site Inspection of Construction Projects Based on Keyword Extraction and Topic Modeling》已发表于IEEE Access期刊。

    该研究是课题组在数据驱动的工程决策方法的最新成果之一。建筑项目的现场检查产生大量的文本数据,对基于文本的检查记录中隐藏的信息缺乏理解,往往会导致忽视重要问题和决策的推迟。因此,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关键词提取和主题建模的文本挖掘方法,以识别现场问题的关键关注点及其动态特性,从而实现更好的决策过程。通过真实项目测试证明了该方法能够成功地提取隐藏在文本中的关键信息,并识别关注点随时间的变化,从而实现更高效的现场检查和以数据为中心的决策过程。

  • 2020-11-07

    第六届全国BIM学术会议在山西太原举行。本次会议聚焦于“GIS+BIM”技术在公路工程中的应用研究,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500余位高校师生、企业领导和技术负责人。本人主持了上午的大会。学生刘毅在下午的分会场上做了题为《知识图谱在BIM模型审查中的应用研究》的论文报告,并获选了优秀论文。该文主要提出了一种利用知识图谱来辅助人工审查BIM模型的方法。具体是研究通过深度学习模型实现了机电领域文本数据中实体和关系的提取,并构建出了一个小型的知识图谱,当审查BIM模型时,可以通过查询知识图谱来了解设备的属性,并进一步自动获取到规范中的相关约束语句,从而节省审查人员翻阅、查找规范的时间,对人工审查BIM模型起到有效的辅助作用。

  • 2020-10-28

    为表彰给期刊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作者和审稿人,《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编辑部开展了2020年度优秀论文、优秀审稿人评选活动,最终评选出优秀论文3篇、优秀审稿人10人。本人有幸获评2020年度优秀审稿人,今后将继续支持《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的发展,履行审稿人的职责。注:《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是EI收录的中文核心期刊。

  • 2020-10-25

    在重庆举办的“第三届山水城市可持续发展国际会议论坛”的数智新基建分论坛中做了主题报告。新基建体系包括三大方面内容:一是信息基础设施,包括通讯网络、新技术和算力及设施;二是融合基础设施,融合不同技术使用新的基础社比如智能交通,智慧能源、智慧建筑;三是创新基础设施,就是支撑人们进行创新的一系列基础设施平台,比如产业创新基础设施。新基建的实施离不开大数据的支持,在运用大数据时需要面对三个主要问题:计算机怎么认识和理解数据、计算机如何管理大数据以及大数据该如何创造价值。

  • 2020-9-21

    A Novel Probabilistic Approach to Optimize Stand-Alone Hybrid Wind-Photovoltaic Renewable Energy System》已发表于 Energies 期刊。

    该文是课题组与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李孙伟助理教授课题组合作的海上风机研究系列成果之一。该文的核心提出了一种创新的概率方法来优化安装在南海的单机风-光电混合可再生能源系统配置,该方法以平准化电能成本(LCOE)为目标,以发电稳定性为约束。此外,本研究还提出了一个电池电量系数模型,针对给定持续时间内的预期电力短缺情况,该模型可以对电池容量进行概率估计。同时,该模型将某一特定配置的混合风-光电发电系统(HWPS)发电功率估算模型与常用的成本模型相结合,讨论了遗传算法(GA)的优化问题。优化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概率方法为混合系统在优化过程中的发电量提供了合理的估计。通过验证发现,计算预期电力短缺持续时间的规模可能会对发电功率的估算产生重大影响。因此,本研究还进行了一个关于连续电力短缺日的敏感性分析。优化和灵敏度分析表明,已确立的1%断电概率(LPSP)准则不应在南海地区普遍适用。在风力和太阳能资源较为稳定的地区,可以在只考虑电力短缺持续时间的情况下将LPSP标准放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