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振中

于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先后获得工学学士和工学博士学位。

现任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教研系列副教授。

兼任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会理事、中国图学学会BIM专委会副主任、Automation in Construction编委等。

主要研究方向为土木与海洋工程信息技术、海洋数字防灾、建筑与城市信息模型(BIM/CIM)。

教授工程硕士数学、土木与建筑工程CAE等4门课程。

  • 置顶-1

    课题组将招收博士、硕士和博士后,长期有效。

    关于博士硕士招生有以下三点要求:1)应具有工程学科背景,并对信息技术有浓厚兴趣,即将或已取得相关的学士或硕士学位;2)应具有较强的技术背景,包括但不限于BIM/GIS、物联网、数字孪生、人工智能等方面的研究经验,优先考虑在算法、大型软件系统或Web/App 开发方面有研究或实践经验的申请者;3)应具有较高的自我激励能力,良好的英语书面和口语沟通能力,以及独立工作能力。

    关于博士后招聘还应满足以下两点:1)年龄35岁以下,获得博士学位3年以内;2)研究方向为土木工程信息技术、海洋环境信息建模及应用、数据驱动知识发现及应用等相关方向。(注:博士后申请者经过初步筛选后需进行面试,并作半小时学术报告,包括博士期间的主要研究工作内容及未来博后工作设想。)

    有意向者请将个人简历、成绩单及工作设想等材料发送至邮箱:hu.zhenzhong@sz.tsinghua.edu.cn。详情可查看课题组博士硕士招生课题组博士后招聘

  • 置顶-2

    2021年11月26日,Discharge of treated Fukushima nuclear accident contaminated water: macroscopic and microscopic simulations已发表在National Science Review上,这是对课题组同学和老师们厚德载物、严谨致学的充分肯定!NSR官微推送优质高效,体现了我国卓越领军期刊的超一流水平!感谢张建民院士的指导与支持,感谢编辑部和评阅人给予的高度评价!

    这项研究成果对于污染物长期扩散的预测、核污染水排放计划的合理应对以及后续放射性物质浓度的监测具有显著意义。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化研究,进一步探讨判断排放核污染水这一行为对于整个海洋和人类长远的影响,为国家乃至全球应对核污染水危机提供重要的决策支撑!

    注:National Science Review,2021年的影响因子为17.275,属于顶刊,卓越计划领军期刊。详情请见介绍视频

  • 2025-07-14

    论文Influence of Northwest Pacific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on the South China Sea Winter Monsoon Based on Multimodel Projections已发表在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limatology上。

    南海冬季风(SCSWM)在区域气候和大气环流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研究了1979 - 2023年南海 SCSWM 的长期变化,重点分析了其与西北太平洋海表温度(NWP-SST)不均匀增暖趋势的关联。利用NOAA ERSSTv5和ERA5再分析资料,我们发现,在北半球冬季,南海异常东北风(尤其是纬向分量)与NWP-SST之间存在密切关系。奇异值分解(SVD)表明,NWP-SST正在经历显著变暖,这可能会对南海冬季风产生影响。通过对几个CMIP6模型的评估,我们证明了它们能够合理地模拟这种关系。在共享社会经济路径(SSP) 126、245和585下的未来预测表明,NWP-SST的不均匀增暖以及相应的季风变化将持续存在,特别是在高排放情景下(SSP585)。这项研究强调了海洋变暖对SCSWM可能产生的影响,以及其对区域气候模式可能产生的深远影响。

    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limatology属于Q2区地学领域期刊,影响因子为2.8。论文第一作者为博士生冯伟杰,王东晓老师和本人为通讯作者。研究成果得到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和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的资助。

  • 2025-06-22

    论文Ontology-based multi-source heterogeneous O&M data integration framework for tunnel structural health assessment已发表在期刊Structure and Infrastructure Engineering上。

    隧道作为基础设施的典型代表,是城市正常运行不可缺少的载体,其安全高效的运行直接影响着城市的效率。然而,支撑隧道运维的各类数据来源多样、结构差异大,对隧道结构健康评估等任务提出了严峻挑战。针对这些挑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本体的多源异构运维数据集成框架,支持隧道结构健康评估,从而提高隧道维护决策效率。该框架由数据层、本体层、映射层和应用层四层组成,可实现多源异构隧道运维数据的统一建模、集成和综合应用。并将该框架应用于塘朗山隧道的实际工程中。与现有方法相比,该框架在数据融合精度、数据完整性和运营效率方面均有所提升。

    注:Structure and Infrastructure Engineering属于Q2区工程技术领域期刊,影响因子为2.6。论文第一作者为硕士生刘龙祥,本人为通讯作者。研究成果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的资助。

  • 2025-06-14

    6月14日,课题组举办了一场旨在欢送应届毕业生、同时增强团队凝聚力的团建活动。

    此次团建精心策划、内容丰富。活动伊始,成员们参与了一场沉浸式实景剧场剧本杀,在四个阵营中展开团队推理与博弈,充分展现智慧与协作精神。晚间聚餐则气氛融洽热烈,穿插进行包括默契配合类、趣味挑战类等互动游戏,欢声笑语不断。活动尾声,毕业生分享了在团队中的难忘经历与感谢,大家也为其送上了毕业祝福与礼物。活动在合影留念中圆满结束,祝愿课题组毕业生前程似锦、未来鹏程万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