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振中

于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先后获得工学学士和工学博士学位。

现任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教研系列副教授。

兼任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会理事、中国图学学会BIM专委会副主任、Automation in Construction编委等。

主要研究方向为土木与海洋工程信息技术、海洋数字防灾、建筑与城市信息模型(BIM/CIM)。

教授工程硕士数学、土木与建筑工程CAE等4门课程。

  • 2016-05-28

    北京云建信科技有限公司与中国中铁四局、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铁道建筑研究所在北京签订了《信息化集成平台合作研发协议》。本次合作各方本着“相互协作、各负其责、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原则,以实现研发成果的产品化和市场化为目标,开展基于BIM的铁路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集成平台的相关工作,以“模型是载体,数据是灵魂,标准是纽带,智能是关键”为基本理念,保持数据互联互通的研发思路,切实确保软件的通用性、普遍性和实用性。

  • 2016-05-28

    本人指导的第二个硕士生张晓洋同学在清华大学土木系顺利通过硕士论文答辩,题目为《基于BIM的时变结构安全性能分析与管控系统》。该研究通过引入BIM和4D技术,将建筑施工安全分析与质量管控相结合,首先建立一个面向建筑设计、结构分析及施工安全管控的扩展的4D施工安全信息模型(4DSIM++),并在此基础上研究模型转换机制,实现建筑结构模型自动转换及多结构分析模型的联合对比;之后研究模型整合与数据集成技术,提出基于4DSIM++的安全分析与管控的整体应用流程以及一系列动态安全分析与管控的技术支持;最终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基于BIM的时变结构安全性能分析与管控系统”(BIM-SAMS),在实际工程项目中得以验证。

  • 2016-05-10

    经清华大学知识产权管理领导小组会议审议,课题组成果基于BIM的工程项目4D施工动态管理系统(著作权号:2010SR070390)基于BIM的机电设备智能管理系统(著作权号:2016SR057011)以作价入股的方式,转让给北京云建信科技有限公司,标志着该两项研究成果正式进入产业化阶段,有望在未来成为引领国内建设领域信息化发展的完全自主知识产权BIM软件平台和系统。

  • 2016-04-15

    课题组研究成果基于键-值缓存的IFC模型Web应用技术刊登在最新一期《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杂志上。该研究使用JSON格式建立了一种面向网络的IFC对象模型,使用分布式的键-值存储系统Redis建立了IFC数据的高速缓存,并基于以上对象模型和缓存技术提出了IFC数据的分步、动态解析方法,实现了大容量IFC数据的轻量化、标准化的网络传输和高速动态解析。《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是EI收录的中文核心期刊。

  • 2016-04-09

    第五届 “龙图杯” 全国BIM大赛启动会暨第四届 “龙图杯” 全国BIM大赛颁奖典礼与高峰论坛4月9日在北京举行。课题组参与的两项成果 “轨道交通信息模型管理系统在广州地铁广佛线鹤洞站与石溪站的BIM应用探索与实践” 和 “腾讯北京总部大楼项目基于BIM的工程施工综合应用” 荣获一等奖,获奖单位代表在会上发表了主题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