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振中

于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先后获得工学学士和工学博士学位。

现任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海洋工程研究院副院长,教研系列副教授。

兼任中国图学学会理事、BIM专委会副主任、Automation in Construction编委等职务。

主要研究方向为土木与海洋工程信息技术、海洋数字防灾、建筑与城市信息模型(BIM/CIM)。

教授工程硕士数学、土木与建筑工程CAE等4门课程。

  • 2018-09-27

    2018年9月26日,作为编委参加由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建筑信息模型专业委员会组织召开的国内首部《医院建筑运维信息模型应用标准》启动会。该标准是国内首部医院建筑信息应用标准,由上海建工四建集团担任主编单位。来自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上海申康卫生基建管理公司、清华大学、同济大学、上海市东方医院、上海市新华医院、深圳市人民医院、南京妇幼保健院、天津市卫计委、上海建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上海筑众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的专家参与了本次会议。

  • 2018-08-28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an Industry Foundation Classes-Based Metro Protection Information Model已在线发表在《Mathematical Problems in Engineering》(2018年IF 1.145)。该论文针对地铁保护项目,基于IFC标准提出了一个地铁保护信息模型(MPIM)。在此基础上,研发了一个地铁保护系统,实现了地铁保护项目的信息集成和辅助对地铁外部项目的快速评价。所提出的MPIM和研发的系统应用于广州地铁磨碟沙站,可节约40%的项目评价时间。

  • 2018-08-21

    应邀参加中国图学学会举办的“全国BIM技能等级考试”考评员培训班授课,做了题为《BIM概述及其发展现状》的报告。考评员培训班旨在宣讲举办“全国BIM技能等级考试”的宗旨和具体要求,介绍申请考点流程,强化考评人员道德素质,提高对BIM专业知识的整体认识,从而进一步推动全国BIM技能等级考试的实施,规范全国BIM技能等级考试培训、考评等工作。本期共有150人报名参加。

  • 2018-07-10

    《基于IFC的传感器信息存储与应用研究》 已正刊发表于《图学学报》第39卷第3期。该研究提出了基于IFC的传感器信息存储方法与应用流程,分析了IFC中与传感器有关的信息描述和关联机制,进而通过自定义属性集的方式扩展了IFC标准,最后以北京槐房再生水厂项目为应用案例验证了IFC扩展内容的有效性。

  • 2018-07-09

    本年度(2017.10-2018.7)共154名研究生从土木工程系、建设管理系毕业。毕业生中,进入设计研究院和科研教学单位的约为8%,进入工程建设施工企业的约为15%,进入房地产企业的约为22%,进入工程建设相关金融投资机构的约占20%,进入政府公共服务部门工作的有5人。指导的第4个研究生彭阳,凭借题为《基于BIM和机器学习的公共建筑动态疏散策略研究》的毕业论文,获清华大学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学术型),他本人也获清华大学优秀毕业生称号,祝贺彭阳!